平仄查询,平仄查询器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平仄查询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平仄查询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推荐:汉字古、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?
对联新旧四声平仄检查说明:
2、“通”表示是多音字,平仄视具体情况而定;“?”表示上述韵典中未收录此字。
3、简、繁体字皆可检查,无须转换。
4、对联中的每一个字,皆链接到《汉典》相关读音及字义解释页面,方便查询。
5、检查平仄的同时,对对联中的重字进行检查。
为什么杜甫的《登高》首联平仄不相对?
古人云:学诗当推杜工部,格律诗向杜甫学习是绝对没错的。《登高》这首诗首联格律并没有问题,律诗并不都要求首联平仄相对或对仗,颔联和颈联才要求对仗。
仄仄平平仄仄平, 平平仄仄仄平平
平平仄仄平平仄, 仄仄平平仄仄平
仄仄平平平仄仄, 平平仄仄仄平平
平平仄仄平平仄, 仄仄平平仄仄平
风急(急古仄)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(白古仄)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(独古仄)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(浊古仄)酒杯。
诗中部分字为古仄,可以在古仄表查看。杜甫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,就连一些绝句的尾联都喜欢对仗,更不要说律诗了。《登高》符合格律,很完美的一首诗。
问题:为什么杜甫的《登高》首联平仄不相对?
这首杜甫的七律登高被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“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,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。”其中对仗工整是特点之一。
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评价杜甫的《登高》说:
清人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也评价说:
评价这首七律,很多人称赞其四联都对仗,是这样吗?严格的来说,不是。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这一联严格来说,是不对仗的,因为对联最重要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仄声收尾。
风急天高猿啸哀:中仄中平平仄平,如果最后一个字是仄声,中仄中平平仄仄,那么和下联就对仗了。
下联是:渚清沙白鸟飞回,中平中仄仄平平。
例如第三联,是标准的对仗句:
在杜甫的诗里,只要是绝句或律诗,我真还没发现不合律的。而七律″登高"当然无论韵律平仄还是沾连没有一处不合律的。
第一联是″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迴。其平仄是″平仄平平平仄平,仄平平仄仄平平。
因为是否平仄相对,除韵脚外,看的是每一句的第二,四,六位。这一联诗头一句的二位是“急”是古入声字,所以是仄声。第二句二位是″清″平声。笫一句四位是″高″平声,第二句四位是“白”也是入声字是仄。第一句六位上是″啸"仄声,第二句六位上是"飞”是平声。所以平仄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。
至于为什么只看二,四,六位呢?因为在古诗里有“一三***论,二四六分明”的说法。就是说二四六位上下句的平仄必须相反,至于一三五位则是可平可仄的。
律有两个基本含义:一是“法”,让人遵守;二是“束”,让人难受、不自由。
抛开杜甫大诗人的大作先不讲。如果律诗真的完美无瑕,为什么词曲和现代诗却历史地取而代之了呢?
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。
答:为什么杜甫的《登高》首联平仄不相对?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唐代七律诗的首联有四种平仄格式,如下:
(一)首句平起平收式
中平中仄仄平平,
中仄中平平仄平。
(二)首句平起仄收式
中平中仄平平仄,
中仄中平仄仄平。
(三)首句仄起平收式
中仄平平中仄平,
中平仄仄中平平。
写诗填词都需要平仄韵律,你觉得哪个比较难?
如果在写诗或者对联之先就纠结于平仄,你永远也写不好!因为你给弄颠倒了。平仄是为写作服务的,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通顺上口。以老朽的经验,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朗朗上口,平仄自然而然就是对的。我只有在读起来感到别扭时才回过头去查看平仄是否正确。比如,对联的上联一般应当以仄音结尾,因为仄音是收敛的。下联当然就应当以平音结尾了,因为平音是开放的。弄错了读起来绝对别扭。
就平仄而言,词难于诗。诗允许拗救,只要符合拗救规则即可——甚至某些特殊句式还可以拗而不救。比如:“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第一句五连仄拗,下一句登字救;如果这一句是“向晚意难适”,则下句可救可不救……总之,拗救的存在让诗的平仄变得更灵活了。而词则没有拗救的便利,词谱规定该用律句的地方你不能用拗句,该用拗句的地方不能用律句。比如《念奴娇》这个词牌的上下片末句“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”、“征鸿过尽,万千心事难寄”,一樽、万千这句只能用拗句,用律句就出格了。再比如《沁园春》,“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”,问字为领字格,必须仄声,若从严要求还必须是去声(汉语拼音第四声)。此外,这句的句式只能是一加四,不能是二加三。
至于用韵,词则相对更为宽泛。《词林正韵》成书之前词韵都没有统一的规则,清嘉庆年间戈载参考前人的用韵制定了十九部词韵,对诗韵进行了相对更为科学、更为人性的归纳重组,使之更容易掌握。比如诗韵的上平声一东、二冬,分为两部就很有点强迫症的意思,局限性实在太大。
需要说明一下的是,词的部分词牌对用韵有特殊的讲究,比如《忆秦娥》、《念奴娇》等等,词谱标明“宜用入声韵”。但“宜用”只是软要求,不是硬规定,可遵可不遵。
写诗填词……这几个字很明确!也可以看的出《写和填》是在一定程度的要求格式上……去完成!那么写诗填词很明显的是:按照或者符合古人的一种文学风格,形式,去遵循着他们精神思想框架……添加了自己创编的东西……
可见格律和词牌是老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创作的一种文学风格形式……也代表着文学思想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思想的境界范畴……
最好的诗最好的词!是自由的……
最好的诗最好的词!是没有格式限制的……
最好的诗最好的词!是心在自由的歌唱……
《海洋之音》
个人觉得,平仄难于韵律。
韵律只要把握好韵脚,即,该押韵的地方必须用韵字即可。
但平仄就难度较大,首先,要分清平仄的字或词,还要符合本句话的平仄次序,还得注意平仄搭配,既合规又要不拗口,易读创新。
这就要求 :掌握平仄规矩,分清平仄字词。由于我的发音不准,所以,在确定字的平仄上经常出错。
三百年前,修订(佩文诗韵)、(词林正韵)根本想不到现在人用的普通话是什么样的,所以现在人的读声发音不可能完全一致。而吟诗、填词必须遵守三百年前的标准,能不难吗?古人的名作用当时的读音,必然朗朗上口。而我们用普通话朗读未必顺口。我们严格按三百年前之标准,所填写的诗词作品,同样不一定朗朗上口。
詩有各种体裁,自由体、现代诗,抒情、言志,均有佳作,同样能感动人。
我认为愿意写诗,就大胆地写,写出胸怀写出情感。不要非带上一顶帽子,这是什么体裁。既然选定某体裁,就按规矩办。这方面,我们要学习***,***的沁园春——雪,八句、九韵、一百十四个字,无一个字出错。
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是否出律?
感谢小编提回,回答问题。
李白这首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大概作于公元753年(唐玄宗天宝十二载)。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(今湖南省黔阳县)尉,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。
左迁,左迁就是贬官,古人为好面子,将贬官称为左迁,朝廷官位排列次序,右大左小,从右至左即从大至小,故言左迁。今之所谓言GDP增长,增多为增加多少数,减少为负增长,与古代之左迁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我们首先看原诗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
唐•李白
杨花落尽子规啼,
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
随风直到夜郎西。
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是否出律?
前言
在七绝的创作张,李白与王昌龄可谓双雄。他写给王昌龄的这首诗是一首律绝句,其中有一个变格,但不是出律。
李白的七言绝句中,有出律的,是送《孟浩然之广陵》。
另外,绝句其实分古绝句和律绝句。李白还有不少七言古绝句。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诗云: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这首诗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句:
我寄愁心与明月,
仄仄平平仄平仄,这种句式,也是律句,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。这种变格后人称为锦鲤翻波。
锦鲤翻波,在唐朝的律诗中广为使用,例如杜甫《秋兴八首》中,
判断一首诗是否出律,一要知平仄,二要懂诗律,三要能识别入声字。有这些基础,判断一首诗是否出律,就不成问题。具体方法如下:
我们先根据现代汉语发音给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标出平仄:
杨花落尽子规啼,平平仄仄仄平平
闻道龙标过五溪,平仄平平仄仄平
我寄愁心与明月,仄仄平平仄平仄
随君直到夜郎西,平平平仄仄平平
可以看出,本首诗的韵脚分别是:啼、溪、西,押的是平水韵上平声八齐韵。
格律诗有四种起式:仄起仄收、仄起平收、平起仄收、平起平收。格律诗一联之中平仄要相对,两联之间平仄要相粘。根据这些规则,我们可以根据首句的格律形式,推出整首诗的格律形式。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的首句格式是:平平仄仄仄平平,这是标准的平起平收式,据此我可以推出整首诗的标准格律来: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平仄查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平仄查询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iltonheadisland-sc.com/post/6807.html发布于 09-11